京华网  >   人文  >  正文

北宋檀渊之盟始,向异族割地赔款换平安,民族的脊梁开始弯曲!

评论

澶渊之盟后,寇准功高望重,受到宋真宗的疑忌。不久,宋真宗借故把他贬斥出朝,任命妥协派王钦若为宰相。这样,宋朝更不想收复幽云十六州了。辽这时也发生了变故,1009年,萧太后病死。第二年,辽与高丽发生战争。1011年,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,韩德让也随之去世。接着,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,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。澶渊之盟后,宋、辽在好几十年里没发生过战争。其间只发生了两次重要交涉。一次是1042年(宋仁宗庆历二年),辽乘北宋同西夏交战的机会,向北宋勒索土地。北宋增给辽岁币银10万两,绢10万匹。另一次是1074年(宋神宗熙宁七年),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,要求划界。第二年,宋政府允许以分水岭为界,又放弃一些土地。

向外赔款,宋朝自“澶渊之盟”而始。

“家家养子学耕织,输与官家事夷狄”,花钱买平安的思维从此成了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主流思想。

此后,宋夏议和、宋金议和无不深受“澶渊之盟”偏安思想的影响。

“澶渊之盟”使宋朝统治阶层完全放弃收复燕云的雄心,宋朝军民也就开始丢掉仅存的血性,逐步沦为苟安政权,为日后的亡国,甚至亡天下,埋下了沉痛的伏笔。

还有,如果说赔款只是宋朝对外负担支出的一部分,那么,而为了与这些游牧民族对抗,宋朝必须屯养数以百万的军队,甚至为了组建骑兵,不得不耗费大量铜钱、银、绢帛、茶等物资向西北各民族买马,国家财政消耗巨大。

军事上的积弱,终于导致了财政上的积贫。

注意,财政上的积贫,不是说国家贫穷。事实上,大宋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巅峰时代。财政上的积贫,指的是国家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迫之中。

转自花蝴蝶。

责编:hxq 
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|jinghva.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1805号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