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华网  >   国内  >  正文

绿矿净碳青年行:在首钢园触摸工业文明的绿色脉搏

评论

  首钢园:百年工业遗产与现代科技交融,零碳博览会引领全球绿色转型北京,2025年7月24日

  今日,北京科技大学绿矿净碳-薪火传习科普实践团到达北京首钢园,开启了一场工业文明与未来科技的对话,观看了中国制造业从“钢铁脊梁”到“绿色标杆”的转型奇迹。首钢园这座跨越百年的工业遗址,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,不仅成为首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更以2025年零碳博览会为舞台,向全球传递中国践行“双碳”目标的坚定决心。

  工业记忆与智能图景的时空交响

  步入首钢园陶楼,斑驳的砖墙与全息投影交织,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工业史诗。泛黄的老照片中,高炉林立、钢花飞溅的场景,与智能机器人、3D打印车间形成强烈对比。从1919年龙烟铁矿公司的雏形,到新中国成立后年产钢量突破千万吨的“钢铁巨人”,再到2010年启动搬迁、腾笼换鸟的绿色转身,首钢用百年光阴诠释了“变与不变”的哲学——不变的是工业报国的初心,变的是发展方式的革新。

  如今,首钢以技术创新为支点,撬动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的深度融合。钢铁冶炼全流程智能化改造、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99%、全球首座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等成果,使其在智能制造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方阵。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指出:“首钢的转型路径,为全球传统产业绿色化、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。”

  零碳博览会:全球气候行动的中国坐标

  北京科技大学绿矿净碳-薪火传习科普实践团也观摩了同期举办的2025年零碳博览会,以“零碳未来,城市共生”为主题,汇聚了全球30余国、200余家企业的前沿成果。据主办方统计,博览会首日达成新能源投资、碳交易等合作意向超50项,预计未来三年可推动全球减排二氧化碳超2亿吨。

  “首钢园的实践证明,工业遗产与绿色科技的融合能创造经济与环境双赢。”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帕特里夏·埃斯皮诺萨在开幕式上表示。数据印证这一判断:首钢园自转型以来,单位GDP能耗下降45%,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5%,成为北京市首个“城市更新示范区”。

  专家视角:倾听首钢模式的全球启示

  我们采访到了现场的许多专家,大家都共同表示首钢的转型突破了“重工业难绿色”的认知边界:“其通过‘产业再造+空间重构’,将高炉遗址转化为科创孵化器,既保留了工业文明的精神内核,又注入了人工智能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这种‘传承与突破的辩证法’对全球工业城市转型具有示范意义。”

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·拉卡梅拉则强调,首钢零碳博览会的规模与影响力“标志着中国从气候行动参与者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”。他援引数据称,中国在光伏、风电、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专利数占全球40%以上,而首钢的实践正是这一趋势的微观写照。

  青年力量:触摸工业文明的未来脉搏

  参观活动中,我们绿矿净碳-薪火传习科普实践团深刻感受到首钢“革故鼎新”的精神内核。北京科技大学未来城市学院学生吕泽华表示:“从以前的高炉到现在的智能车间,首钢让我们明白,技术和环保的发展不只是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,更是我们年轻人用知识去改变世界的路子。”

 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样本,首钢园正以百年积淀为基石,以科技与绿色为双翼,飞向零碳未来的新征程。这场转型,不仅属于首钢,更属于所有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伙伴。


责编:hxq 
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|jinghva.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1805号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