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华网  >   财经  >  正文

怀念已故书法家马正浩

评论

(马正浩老师旧照)

  光阴如电,逝者如斯。新年的钟声将近,四年前的这个时候,马正浩老师因病疾突发永远的离开了我们。

  马老是宜昌著名的书法家。1947年生于上海,其4岁习字,师从著名书法家任政。其书法以行草见长,他的作品庄重醇厚,气贯始终,字体尽显纵情洒脱之风。宜昌多处知名建筑或知名店铺的招牌匾额多为马老所书,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位于城市中心的国贸大厦正门顶上“国贸大厦”四个鎏金大字,国贸大厦创办至今已逾20多年,其建筑是宜昌最老牌的大楼之一,可以说,马老的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。

(宜昌国贸大厦外景)

  我仰慕马老师已久,但由于常年在外,一直没有缘分与马老相识。直到有一次,应宜昌友人相邀,戏作几枚佛像闲章相赠,不知道其将印章钤在何处,挂于其画廊,偶然间被马老师看到,马老师竟然对这几枚闲章感兴趣并表达喜爱之情,闲谈中聊到我,就这样算是与马老师结上了缘分。当友人转告我时,我真是羞愧万分,因为本人虽喜爱书画印,但仅是附庸风雅,于专业上看实属门外汉。能得到马老谬赞,实属善缘。

 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奇妙,一旦结上缘后相遇就变得容易。此后我与马老又在友人处见过几面。马老的谦卑和俭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时常穿着一件发白的旧夹克,可能就是他任高工的四零三厂发的工装,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厚的眼镜,眼镜上经常蒙着一层灰渍,黑白相间的短发随意的搭在额前。还没说话,先听到他爽朗的笑声。还记得第一次见面,马老师热情地握住我的双手,像一位久别重逢的朋友。

  马老师虚怀若谷,对每个人都十分恭敬,他曾问我“静照忘求”的含义,“静照忘求”出自王羲之的《答许询诗》“争先非吾事,静照在忘求。”我从禅的角度作了解释,所谓“静照忘求”,就是洗净一切杂念,放下向外的攀缘心,当精神变得十分清澈透明的时候,内心像一面晶莹的镜子,就可以透彻地显现事物的本质,也是对内心的一种觉照。马老师似乎很赞许我的解释,后来他题写了“静照忘求”的扇面,很遗憾这幅作品并不是为我所书。

(马正浩老师旧照)

  还曾和马老师聊起湖北的书法家,我突然想起书法界老前辈黄亮,我说黄亮有一名联,内容为“让人非我弱,得志莫离群”,这幅联很符合您的作风。马老师微微颔首,若有所思,他并未答话,但神情间似有一丝落寞。我想,如果当初马老没有离开上海,现在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?这里面或许有马老师的心痛之处。

  马老师待人处事总是谦卑有礼,甚至可以说把自己放得很低。他时常以“糟老头子”自诩,每有书画活动,他总是悄然而至,静静地站在人群后面欣赏,人群中的他,朴实敦厚,似乎与书法家并不沾边,对于他人的怠慢,马老也不在意。

  尽管马老在宜昌文化圈已经资深望重,但马老身上并无任何荣衔,马老乐于提携后辈,也甘做书坛绿叶。宜昌很多书法家都受过他的指导,但是他从不以老师自居。对于他人的书法作品,他也总是以鼓励居多,从不妄下断语。对于喜爱他墨宝之人,马老总是来者不拒,有求必应,润例十分随意。也正因为如此,马老的生活也十分拮据。

  再后来我偶然见过马老师骑着老旧的自行车穿梭在孙子放学的路上,自我来武汉以后,收到过朋友捎来马老师为我所书的墨宝以外,再也没有机会向马老师求教过。以前总觉得日子还很长,与马老师见面的机会还很多,没想到无常来的如此突然,还没来得及说再见,马老师就匆匆走了。晏殊诗云:“一向年光有限身,等闲离别易消魂,酒筵歌席莫辞频。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,不如怜取眼前人。”每念及此,我内心痛惜。

  听说马老师走的很平静,我感到些许安慰,惟愿马老师在庄严净土之中,与莲花为友,笔墨为伴,天地间肆意挥洒!

  2019年1月17日

  (作者刘松林:独立策展人、中国佛教艺术协会发起人、出版有禅学著作《碧岩探骊》)

  马正浩简介:马正浩,1947年出生于上海,祖籍浙江省鄞县。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为湖北宜昌知名书法家,曾任国营第四零三厂高级工程师。2015年1月18日于家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,享年68岁。

  马正浩父亲为上海知名摄影家,与著名书法家任政老先生往来密切。自幼便受父辈影响,4岁即师从任政老先生习字,其作品以行草为主,杂揉颜隶,用笔流畅浑厚,笔墨泼辣,顿锉参差;笔意呼应顾盼,字势跌宕起伏,气势一贯直下,充盈满纸,既洒脱飘逸,又古朴凝重,随性而起,由心而成,故形成其书法独有之艺术风格。 其书法在宜昌书坛广受推崇,当地众多知名建筑及商号的鎏金匾额均出自其笔下,如:“国贸大厦”、“大公桥客运站”、“四零三剧场”等等。当地较有影响的画册题名也多由其书写,如:国家邮政局发行的《香港回归系列邮票》、三峡开发总公司印制的《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纪念册》等几十种画册。他的作品还多次被《人民日报》《书法报》等媒体刊载,部分作品被各大纪念馆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。

  马正浩书法作品欣赏(部分):


责编:hxq 
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|jinghva.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1805号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