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华网  >   人文  >  正文

战场只要做了这种人下场绝对凄惨,一旦被抓父母妻儿都要被处死

评论

古代不像现在的现代,当兵的都有很多的好处和福利,古代征兵一般都是从农民里面选的壮丁,即使是不愿意,也不能不去,而且战场上危险重重,稍不留神就会送命,古话说得好,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士兵在前线拼命,为了保卫国家而受伤,非但没有得到安慰,还要时刻担惊受怕,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害死了自己的父母与妻儿,这种法律实在是没有道理,这不是个正确的法律。

最早的处理逃亡士兵的办法是发现于秦朝,当时是五个人作为一个小组进行管理,一旦这五个人里有一个人逃跑了,那么剩下的四个人就会被处罚,为了不被处罚所以这五个人相互监督。这种办法,当时是很盛行的。还有一条就是:如果这个士兵在战场上失踪了,就会被上报朝廷,说这个人死亡了,那他的家属就会受到优待,倘若一旦发现这个人还活着,那么他就是国家的奴隶。

从商鞅变法之后,秦朝军队又推出了新的规则,但凡在战场上杀一个将领,那就给这个人加一层爵位,当时的爵位是可以享受土地的分配和社会的福利的,所以秦军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强的部队,因为这样的规定使得战场上逃兵减少而且还士气高涨。

唐朝律法相对严明,逃亡超过十五天的就判以绞刑,在打仗的时候逃跑的就砍头。如果是平时守城的时候逃跑,跑一天都加杖刑八十下,三天就翻一倍。后来唐朝末期,朱温就让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,一旦看见脸上带字的逃跑就一律杀死,后来这个方法一直被延伸到南宋灭亡。

明朝就不按照逃跑的时期算了,明朝是这样的,军官军人第一次跑就打他一百军棍,在发配充军,如果第二次跑,就可以杀死了。然而各个地方守城的罪责稍稍能宽容一些。但是再一再二不再三,第一次就打八十军棍,第二次就发配,第三次就会死的。

在后来的清朝律法里,起初会延续明朝的规则,但后来的时候,就不分是打仗的时候逃跑还是守城的时候逃跑了,只要是逃跑的士兵一视同仁,都处以死刑。但是要是在打仗前自首的就给八旗子弟做奴隶,要是之后在自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。

看来,从古到今,对于逃兵的律法都有很大的改变了,起码越往后的朝代越不会牵扯家人了,这也是士兵逃跑概率降低的一种办法吧。

责编:hxq 


注:凡注明来源非本站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京华网致力于资讯传播,希望建立合作关系。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,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联系我们|jinghva.com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1805号

版权为京华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